找到相关内容24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序

    的忏悔)和“理忏”(修行者能观妙理空,以此消除孽障)。从台密受菩萨戒仪轨中可以看出:处处是以天台思想为准绳的,例如在“劝持”顺序中,戒师告诫弟子要“以妙观门融通万境,事理俱足,正助合修,圆顿十乘,超逾十境。”(见安然《普通授菩萨戒广释》)很明显,戒师所说的“妙观门”指的就是天台“十乘观法”中的“观不思议境”。台密公然号召受戒者勤修天台“十乘观法”中的观法,以“融通万境,事理俱足”达到最后的解脱,这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4660506.html
  • 禅史、禅学与参禅——结束讨论禅宗史学的争论

    苦心。当知研究禅史属事,讲解禅学属理,事是事,理是理,事理应该分清楚,决不可因理而废事,更不可因事而废理。进一步说,如果彼此不存己见,事理应该相成,而不应该相悖,相悖的原因,只是各人所执的立场不同而已!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364015.html
  •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?

    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,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,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;六祖《坛经》解说事理契合中观,但後期禅家轻视经教,虽言重理,但不学经论而所得之“理”,也很难说清是什麽样的“理”。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,净土家认为:理深解微,未世断惑证理甚难,乘佛原力,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,因此,不习中观唯识之理,只诵经典、佛号求往生。由於这些原因,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,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1.html
  • 晓云导师“慧炬”佛画法轮恒转

    量计、无可计数的无限;慧炬,即是智慧之灯炬,智慧能照破无明的暗蔽,有如灯炬一般。  按,佛教所谓的“慧”有四种解释;(一)慧就是般若,指判断事理之能力,《俱舍论》卷四:“慧谓于法能有简择。”(二)唯识论说慧能表现分别判定事理,断除疑念的作用,《成唯识论》卷六:“云何为慧?于所观境简择为性,断疑为业。”(三)慧就是智慧,是指能观照空理的智慧,吾人觉悟或开悟不可欠缺的德性。这是慧的根本意义,它所觉悟或...

    李萧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50970655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1)

    、“耳识”能闻声;三、“鼻识”能嗅香;四、“舌识”能尝味;五、“身识”能感觉触摩;这五种识是最显明的,人人都了解,总叫做前五识;六、意识能思想事理,以上的六识在佛教大小乘中是共同的。不但是佛教,其他的...是如此如此的,叫做“胜解”。三是“念”,对于过去的事理记忆不忘叫做“念”。四是“定”,令心对于环境一心专注叫做“定”。五是“慧”,对于善恶是非分别简择叫做“慧”。  善的十一种法:一是“信”,对于善事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568371.html
  • 五重唯识观简介

    真实的体性,是根本智的境界,都不离识,所以应当正存留作有。所以起此第一重观,是由诸有情无始以来,执遍计我法为有,拨真俗事理为空,所以用遣虚观对破执实我实法,用存实观对遣拨无依他起性,圆成实性。象这样,...摄论》遣除唯识想而悟入唯识的当体(不借助于唯识想而得的实证),叫它作遣相证性。进入此第五重观时,根本智先证真如理,后得智次了依他法,理事既彰,我法二执自然息灭。这是事理相对的观法,它的典据是《胜鬘经》的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8.html
  • 五重唯识观

    ,是后得智的境界,圆成实性是圆满成就真实的体性,是根本智的境界,都不离识,所以应当正存留作有。所以起此第一重观,是由诸有情无始以来,执遍计我法为有,拨真俗事理为空,所以用遣虚观对破执实我实法,用存实观...执自然息灭。这是事理相对的观法,它的典据是《胜鬘经》的“自性清净心”文。  以上五重观法中,前四重就依他识相观察唯识理,后一重就圆成实性观察唯识理。如此,空有、心境、体用、王所、事理五种,从粗到细,...

  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948076.html
  • 唯识性

    境界名义,二道理名义。谛者实义,事如实理,理如实理,事理不谬,名之为谛。  以上为三乘合明之二谛。义林章复于三乘浅深门中,分别明三乘二谛。于中菩萨乘二谛者,第一世间世俗谛,谓所安立瓶军林等,我有情等。...真理故。如是诸法有无事理浅深诠旨意各别故,二谛之中,各立四重。兹列表如下。 无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世间世俗 ┌事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道理世俗有┤ ┌浅────────证得世俗 └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2048079.html
  • 丛话禅门五宗:初识沩仰宗

    常,事理不二,即如如佛。”  从这些,可以看出此宗的悟境与功行极于理事如如动即合辙之旨。其接引学人,看似平衍,实则深邃奥秘,事理并行。灵祐是顿超得妙,慧寂是功行绵密,不是大根器不易继承。此宗在禅宗五...他和常人不同,便加以开示。既而慧寂问:“如何是真佛住处?”灵祐说:“以思无思之妙,反思灵焰之无穷,思尽还源,性相常住,事理不二,真佛如如。”慧寂于言下顿悟,从此执侍,前后十五年,开沩仰一宗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2256303.html
  • 禅宗之沩仰宗

    后日自具去在。若未得本,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。汝岂不见沩山和尚云:凡圣情尽,体露真常,事理不二,即如如佛。”  从这些,可以看出此宗的悟境与功行极于理事如如动即合辙之旨。其接引学人,看似平衍,实则深邃奥秘,事理并行。灵祐是顿超得妙,慧寂是功行绵密,不是大根器不易继承。此宗在禅宗五家中兴起最先,衰亡也较早,原因殆即在此。  慧寂(814~890),韶州怀化人,出家后没有受具足戒就到各处参学,初谒南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45762227.html